更新时间:
简单列举一些数据: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,去年全市GDP增长5%,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。经营主体蓬勃发展,至去年底,全市企业数量289.87万户,相当于每一千人就有企业117户,全国排名第一。外资企业纷纷落户,跨国公司地区总部、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1016家、591家;外资金融机构555家,占比超过30%。企业成本明显降低,去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160亿元。要素市场交易更加活跃,去年全市公共资源“一网交易”规模1.18万亿元,金融市场交易总额3650万亿元,规模十分可观。这些成果,本身就是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动力。同时,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,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,承担了国家赋予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使命。因此,我们优化营商环境,还有三方面强大的动力。
加快建设“五个中心”,是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,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此次会议首个问题便聚焦这一话题,彭博社记者提问,在当前中美博弈和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,上海建设“五个中心”面临哪些困难和机遇?
二是协同“成链”,强化聚合反应。一体化发展是串珠成链、资源整合的过程。我们将串好四条链:串好创新链,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协同、基础研究合作、科研数据共享,打造更多长三角创新联合体,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竞争力。串好物流链,建好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中心,合力开展“一单制”“一箱制”试点,推动航贸数字化等平台跨区域延伸。串好蓝色珠链,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,持续深化跨界水体联保共治,加大长江口—杭州湾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。串好绿色碳链,共推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,共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服务平台,建设绿色燃料等新型能源供应体系。
“夜校氛围很好,互动很多。学习就像一面镜子,清晰映照出许多被忽视的盲点,让我意识到目前所处位置与理想状态之间,还隔着漫漫长路。”可可阅读创始人黄霏霏说,每个人心中都有求知的种子,学习正是激活种子生命力的关键。
归根结底,“优化”是运筹学的核心思想,也是其目的,意味着在解决一个问题或达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取得最优解。中国国内最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数学家提倡用“优化”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,其中一位就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,他的“0.618法”能够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最合理的工艺条件,当时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供巨大帮助。
这次,总书记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提出要“坚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起抓,既多出科技成果,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”。
要让市场活起来,企业的感受度好了,消费者的感受度也要提升。2024年12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大力提振消费”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首项重点任务。近年来,上海大力推行各类消费券、消费补贴、消费新活动新场景等,激发消费潜能。